第二十二招: 面對敵手從善如流  
上期阿真面對不友善的「敵手」Amy感到無形的壓力,Joyce繼續向阿真解釋,所謂「壓力」

是我們對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的看法。這種感官上的「看法」可稱為意識,或「表象」(Perception)。

負面情緒

一般情況下,表象透過腦部神經傳遞到大腦後便會加以分析,但一些突然而來的負面事故將會觸動一個人的負面情緒,如憂慮、擔心、憤怒等。這些負面情緒,會造成人的心理壓力,更甚者可以影響心理健康。

阿真的心理壓力可能從這三方面而來,倘若她能認識這些壓力的源頭,然後「對症下藥」,相信壓力很容易消除。

壓力來源(一):

Amy的反應使阿真產生憂慮,因為Amy被「奪去」升職機會之後,一定會不甘心,想盡辦法促使阿真「下台」,倘若阿真不小心便很容易「中招」。

壓力來源(二):

Amy的不友善態度使阿真感到不知如何應付。阿真不能對她惡言相向,這樣便有失身分;又恐怕自己對她友善,而對方卻不領情,到時更難下台。

壓力來源(三):

阿真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否勝任這份工作。原因是看到Amy昔日試升,也應當自信十足的,但頃刻間卻成為別人的手下敗將。阿真下意識地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不能應付試升的挑戰,包括處理人事問題等,有一天自己也許會敗下來。

多包容少批評

Joyce最後向阿真勉勵說:「只要自己意識到目前的形勢,盡力去做,同時防備別人的暗中攻擊,餘下便是從容地去面對,不亢不卑,亦毋須為少許的事情動怒,又不用為Amy的『無禮態度』做出不理性的過敏反應,任何負面事情的發生,多些從對方的角度去處理,多點包容,少點批評,慢點動怒和快點接納,這樣又何來壓力呢?」

第二十三招: 無懼風雨活在當下  
地產的起伏往往與經濟及政治因素有關,地產代理們有些時候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生意,但亦有很多時候,不管花多大的氣力也不能扭轉局勢,市場依然是靜悄悄的,查理入職一段時間,經過旺市的幾個月,接的日子,生意便呆滯下來,同事們也不例外,大家開始盤算如何渡過這個「難關」。

有同事較樂觀,認為是塊「福地」,地產行業雖然有起跌,但人總需要居住,所以片刻的生意下挫沒有甚麼大不了;有些同事卻不以為然,地產代理的主要收入來源自佣金,沒有佣金收,就會經濟拮据,不擔心才怪,況且公司在寵大開支卻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好可能會裁員減薪,有人認為要先行一步,趁機考慮轉行。雖然查理未有家室,但對於這個局面也非常憂慮,工作壓力自然增加,每次帶顧客「睇樓」時更是很緊張萬分,恐防失去生意機會,接生了壓力所帶來的生理問題,經常失眠、說話緊張,易發脾氣等。近日他家人便注意到他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愁眉深鎖。查理知道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甚為不妥,又去請教陳教授。

與陳教授傾談之後,心情開朗很多了,其實陳教授並非甚麼心理醫生,也並沒有指點查理甚麼迷律,他與查理的對話可以總結為下列幾點:(一)任何工作的人都要面對壓力,查理也不例外,陳教授也要面對工作的壓力。但最重要的不是壓力有多大,而是如何「迎接」壓力。比方說,稍用力去擠一張紙便會使紙張變得滿身皺紋,不能復原;但用同樣力度去擠一塊布,稍為撫平一下,布便很快回復原來的狀態,因為布的「韌力」(Resilience)比紙較強之故。(二)對形勢的評估往往要視乎比較的基礎起點(ReferencePoint),查理的現況當然比較最「風光」的時候遜色,但比較有些失業人士,他便有福得多了。(三)查理不妨用這段「休閒」時間進修,將一些似乎是浪費了的資源變成「投資」,對他的事業將有一定的回報。

第二十四招: 敬業樂群能者自能  
在職場中,壓力的出現可說是包羅萬有,也不容易預測,常見的除了是工作上的難處、趕「死」、同事之間的摩擦、與顧客爭執等之外,還有就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壓力。

每天的心理壓力話說最近被上司看重而被「試升」的阿真,在這職位中已有多個月,但看來上司對她的工作表現暫時沒有任何評語,當然是否能順利晉升則要視乎年終的考勤報告,但對阿真來說,她每天如坐針毯,度日如年,因為:

(一)她隨時可能因為一些小過錯便失去上司對她的信任,而影響最終的考勤評估,所以她便要凡事「萬無一失」,但世事豈可都盡如人意?只要阿真發現少許的錯誤便大為緊張。有一次秘書漏打了一個「the」字,她便大發雷霆。

(二)她成功晉升即表示其他人少了一個晉升的機會,所以很多有相若能力的同事便成為她的競爭對手,換言之,就是敵人,恨不得拉她下馬,阿真必須步步為營,免得敵人從背後襲擊,又或誤中副車。阿真在試升開始時的心情不錯,但日子愈久便因壓力而精神恍惚,很多時睡得不好,但她愈是緊張,事情便愈是忙亂,出錯的機會愈高。她的好友Joyce知道阿真的問題後,便相約她吃晚飯了解情況。

如何考核人才

Joyce也是過來人,所以對阿真有這樣的建議:(一)評估一位員工是否可以晉升,不是單單看她「試升」期內幾個月的「工作表現」,也包括她的能力(competence)。所謂能力,包括她的工作知識(knowledge),技巧(skills),和個人表現(personalcharacteristics),特別是個人表現是管理階層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包括她的人際關係,面對壓力的能力,情緒控制,溝通技巧……等軟性技巧(softskills)

(二)每位員工都期望被賞識,但倘若有一位同事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勝任的話,相信不會有人想拉她下馬,當然阿真需要事事小心,但這是為做好工作而不是為防人陷害,這樣工作便沒有壓力了。

阿真聽了Joyce的教導後覺得很有道理,她會嘗試努力放開心懷,不再狹窄地從單方面去看問題了。

第二十五招: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沒有人能保證生命是一帆風順的,生命中的起伏所帶來的並不一定是負面結果。事業歷程也是如此,在數十年的事業中總不能期望經常成功,年年升職加薪。職場中與上司不合拍,同事間的不協調,事業與家庭的衝突,總離不開我們,再加上工作上的挫敗、喪失了機會,甚或犯了大錯誤等等都可能使我們陷入事業上的危機。

高才生闖禍彼得是查理在大學的一位好友,他生性聰敏過人,成績卓越,很快便完成大學課程,並於某大機構任職管理見習生(ManagementTrainee)。他不但天生聰明,而且有膽色,在第一年的見習中已得到幾位董事的讚賞,認為他是將來的出色接班人之一。

但有一次他闖了一個大禍,事緣他被委派統籌一個大型的發布會,由行政總裁向在座貴賓匯報公司的業績。彼得在這項目所擔當的角色是預備及打點一切,例如音響器材和電腦PowerPoint文件等。

在匯報活動的前夕,彼得經過多次的測試認為程序和後備經已安排妥善,應該萬無一失,他正在沾沾自喜的欣賞行政總裁在講台上滔滔大讚公司近況之際,忽然電腦熒光幕轉黑,頓然使匯報停頓下來,彼得這才想起是自己試機時忘記將電源插入筆記電腦,而電腦所餘下的電池只足夠使用半小時而已。

凡事不要活在過去

幸好行政總裁幽默功夫做得好,說甚麼「考驗與會者在沒有畫面的情況下,是否同樣地專心聽演講」,結果惹得全體大笑,彼得此時馬上飛撲上前將電源接駁上。

這次「失職」使彼得感到莫大的羞愧,他認為自己在高層的眼中闖下了大禍,所以情緒很低落,跟幾次的項目安排中也有不少出錯的地方。他愈是出錯,對自己愈失去信心,一直不能開懷面對。

直至有一個晚上彼得聽了一個講座,講員說出一個使心理健康的重要訊息,就是「凡事不要活在過去,要學會如何原諒自己的過去,縱然過去的事不能完全忘記,但不應活在控訴底下,要明白『不除去舊事,心中便沒有位置容納新事』的態度,應積極面對目前與將來。」彼得感到很有道理,從此他重拾信心,奇怪的是他發現那次出錯事件,其實上司並沒有怪責他,只是他個人的自疚而產生的心理影響而已。

第二十六招: 挑戰逆境,轉危為機  
不同人對危機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人當之為大禍臨頭,面對危機時陣腳大亂,甚或導致個人情緒低落。但有些人卻能面對挑戰,視「危機」為「轉機」的一大優勢。一個人面對危機的能力是前者或是後者,則視乎個人對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取向。

經一事長一智

不多久之前阿真受到上司重視,安排她在部門「試升」成為該單位的主管。她每天步步為營的應付工作上的難題,每一刻都提心吊膽是否能將身邊的「地雷」遂一拆掉。

好景不常,大禍終於臨到了,阿真因為一次心急,校對一份很重要的報價單時走了眼,漏看了其中一項應寫為$35,000卻誤寫為$3,500,白白使公司損失了$31,500。幸好經理事後向顧客道歉,收回錯誤的報價單,重新寄發正確的文件。不過這次失誤卻令她被終止「試升」的機會,她雖然覺得經理不近人情,事實上是她闖了禍,不能埋怨別人。所謂「經一事,長一智」,阿真從此對數字額外小心,任何數字都覆檢才將文件送出去。可惜她的改變並不能挽回公司對她的信心,她知大勢已去便把心一橫轉到另一間公司當行政主任,幸好她的經理沒有留難她,為她寫了一份好的離職書。

憑經驗夢想成真

在新的工作環境下,阿真頓然感到新的活力,按她的能力和經驗,很快便得到上司的賞識。有一次,她的上司請她將一份很重要的文件再覆檢一次,文件本來今天早上被送出,但總經理因為不放心,所以要求作最後覆檢。阿真就憑她以往的「失敗」經驗,額外覆檢所有文件中的數字,最後在厚厚的百多頁文件中找到了兩個銀碼的錯調,這個面值上的對調足以令公司損失百多萬元。

因為阿真這次的「功勞」,使公司大大提高對她能力的欣賞。大約3個月後,阿真做人處事的能力和積極的工作態度,阿真終於夢想成真,終於被提升為這公司的經理。

第二十七招: 調校角色減少張力  
從事地產經紀一段時間的查理近日情緒非常低落,因為他在人生路上遇到了不少麻煩,一方面在工作上不能盡如人意,老闆並沒有特別看上他,雖然自己已努力工作,但營業額仍是一般。

今天下午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查理將陪同上司向董事匯報近日業務情況。在此之前,他已經做了很多預備功夫,打算在這次難得的機會給董事局(及上司)一個好印象。就在他全神貫注的一刻,他的電話響起了,原來母親告知他父親因為突然感到心臟劇痛,所以被急送到醫院去,母親希望查理馬上去醫院探望父親。

查理當然很焦急,雖然知道父親現已由醫生照顧,但仍很想第一時間去探望他,不過一想起下午的一次「上位」機會將會因此而「泡湯」便很感可惜。在電話中他要求可否晚上才探望父親,但母親的語氣好像不太諒解他的處境。他無奈地推卻下午的會議,改由其他同事代勞。

到達醫院後知道父親已經沒有大礙,多住一晚便可出院,查理當然心中放下一塊大石,但想起在公司失去了一個機會時,心中自不然很後悔沒有堅持晚上才探望父親。所以口中喃喃的說:「早知晚上才來看你……」。那知這句說話聽在母親的耳裏,她隨意的說了一句:「難道父親的生命不比你的事業重要嗎?沒孝心!」

查理心中有無限的屈氣,幸好他沉氣,否則便鬧至吵架局面,離開醫院後他找陳教授傾訴。陳教授對他說:「人的一生是在同一時間擔當幾個不同的角色,例如:兒女、父母、僱員、伴侶、消閒者等等。一個人的成就要視乎他對那些角色的重視程度(RoleSalience),對不同角色的重視或承擔愈高,角色的張力(RoleStrain)便愈大,處理得不洽當,便會產生焦慮,甚至危機。要處理角色張力的問題主要有3大方法:(1)有心理準備在需要時調校角色的輕重;(2)積極面對調校,後的必然後果;(3)要恆常建立支援系統(例如:好友、夥伴、家人)以支持自己面對前兩者的影響,這樣危機便不容易產生了。

第二十八招: 辨別是非勇闖危機  
近期很多人鼓勵年輕人創業,不少報章也報道有關創業成功的例子,所以不少年輕人都躍躍欲試,希望成為日後的上市公司大班。但很多人不明白成功的背後有很多的因素,包括:個人能力、運氣、勇氣、人際關係、財力……等。報章所報道的是少數的成功例子,而大部分弄至焦頭爛額的卻沒有被例舉出來。

阿真的表兄個性聰明,畢業後工作了3年,自命很有做生意的頭腦,所以與另外兩位「老友記」合夥開設一間精品店,他們打了一個如意算盤,期望2年至3年內回本,另外每人每月可以享有微薄的薪金。他們3人花了3個月的努力進行內部裝修、購置設備,入貸等等。終於可以開張大吉,完成作為老闆的心願。

開頭的兩個月過去了,生意可算頗不錯,但從第3個月開始,適逢年假後的日子,生意卻大不如前,以後的幾個月,大3人不但不能支取薪水,每月的利潤更不夠支付租金、水電等開支。再過多幾個月,公司的年結顯示除非他們作出特別的策略(例如:減價,加強宣傳,加長工作時間……等),否則他們不必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這個是他們三人一生人面對的最大危機,他們知道無論是提早結束生意或是繼續虧本下去,結果都是要將他們的積蓄全部賠上了。

其中一位股東建議結束生意,但在結束之前大量賒貨然後出售,得到現金後以支付拖欠的薪金再算。倘若生意仍然沒有轉好的象,便乾脆將有限公司清盤,到時鋪租也可以一拼拖欠。

但大家認為這樣做很有問題,表面看來似乎在法律上可以說得過去,但在道德上或道義上是不應當做的事,大家認為自己決定投資做生意便得承擔風險,不能夠利用公司清盤的手段將負債加諸別人身上,這樣他會一生也不快樂。他的另一位夥伴也贊同他的做法,所以最後他們繼續勒緊肚皮再做了「無薪皇帝」大半年,皇年不負有心人,零售業慢慢的復甦過來,他們終於跳出了這個谷底,成為正直的老闆。

第二十九招: 進修有價慎防誤差  
近日掀起一片進修熱潮,無論在職或待業、男或女、知識分子或勞動分子,都熱衷於選擇「終身學習」的路徑,甚至家庭主婦也享受學習的樂趣,但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明白進修的意義呢?

查理於地產代理這行業已工作了一段日子,雖然他已經擁有大學學位,但看見坊間充斥各種各樣的課程、文憑、學士、碩士,甚至博士等林林總總,令查理不知如何選擇,最重要的考慮是:他已擁有學士學位,亦已考獲地產代理的資格,比起一般只有中學程度的同儕已是略勝一籌,究竟是否仍需要進修?有朋友提醒他說進修是為「一技傍身」,萬一地產市道不好,也可因有其他學歷而較容易「轉工」。查理卻對這點不敢苟同,他認為他鍾情於地產代理這行業,所以不會輕易「轉工」;再者,倘若是修讀另外一個學科,縱使有興趣,但假如沒有實習經驗的話,要「轉工」亦非容易。

為解開這個心結,他又探訪陳教授,陳教授很理解查理這個心結,雖然他不能完全同意查理的論點,但查理的考慮確是時下正在進修的人沒有深思熟慮的事情。香港人對於進修所抱的態度就是只求一紙文憑,所以決定進修所考慮的因素不外是(1)是否容易畢業;(2)學科是否有前途;(3)學費是否可負擔;及(4)所修讀的學分是否很多等。

例如:不少人根本沒有興趣修讀法律,但因為前途好,也因為擁有A-Level程度便可開始(例如倫敦大學的校外學位課程),所以隨便報讀,後來發覺並不容易及格,弄至半途而廢。

所以要報讀一個課程之前,除了要考慮上述的實際問題外,也應當計算「代價」,就是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可完成,此外,亦需要考慮工作上的協調和家人的支援等。當我們清楚地分析基本問題後,便可以全力以赴,向目標前進。最重要的是不要錯誤預算進修的要求,導致工作及進修雙方都不討好,結果公司不喜歡,又不能完成課程,這豈非很可惜?

第三十招 進退維谷唯勤是福  
阿真自從在公司晉升為經理後便一帆風順,因上司對她在工作環境上的瞭解和應對問題的能力大為賞識,使她感到很稱心滿意。每天晚上,她都為工作加班,回到家已是十時了,吃過晚飯,看看電視,與家人聊聊便過了一天。

起初的半年,她覺得生活很充實,上司對她非常賞識,加上與其他同事工作很合拍,使她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僱員。日子久了,她希望完成多年的心願,在已有的副學士學位上再進修,考取學士學位。但每天的長時間工作使她感到很為難,她努力搜尋適合的的課程,使她失望的是:當中許多都需要每星期上兩至三晚或周末日間的課,只有網上課程才不需要上課,但聽朋友的意見,網上課程並不會減低學習所需時間(有些可能更長),況且,仍以面授課較容易吸收。

阿真感到很惆悵,在進退維谷之間,忽然想起她的好朋友兼舊同事Joyce。傾談後,Joyce表示十分欣賞她的上進心,也很同情阿真的處境。Joyce認為今日社會很重視員工的責任感和承擔感,這亦表示員工可能要付上額外的時間以達到公司的期望。公司同樣期望員工努力學習新事物,用自己的時間進修,而兩者卻又偏偏是互相矛盾。阿真要面對這個難題,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訂定優先次序

與其讓工作與進修陷入兩難之間,倒不如訂立目標,例如優次,先處理工作所需,待一年至兩年後才考慮進修,但在這段「等候」期間,多蒐集有關進修的資料及進行某些「預讀」功夫。

尋求僱主諒解

如可能的話,讓僱主明白進修不但對員工有幫助,其實員工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工作上,亦可幫助公司提升效益,希望僱主容許阿真準時下班上課。

自學進修

有些外國大學提供校外學位(ExternalDegree)的課程,例如英國的倫敦大學即是。要成功完成學位,需要個人非常自律,因為沒有老師指導與及同學間的討論和提醒,學習過程會非常困難,但倘若這是唯一令自己在工作與進修兩者之間要取捨的第三條出路,那便要刻苦進取。阿真可能要稍為放下個人的娛樂活動,減少周末的活動等等,這樣做是否值得,便視乎阿真認為進修對她有多重要了。

第三十一招:進修轉業、目標有別  
擁有30年工商及公共行政經驗,現職大學「生命策劃工程師」,亦擔任教學及專業培訓工作。

袁海星博士

自經濟慢慢復甦以來,不少調查顯示會計及金融界的職位空缺是最多的,薪酬升幅也比較高。查理的表弟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腦工作,至今已有五、六年,收入不錯,但最近一年,他跟上司的關係愈來愈惡劣,加上工作上有很多人事問題,他總覺事事不順心,長遠來說,他認為電腦工作也是比較重技術的,要躍升管理層絕不容易,就是要維持現在的職位,也要不斷進修新的知識,才不致被淘汰。

有見及此,查理這個表弟在過去一年已修畢某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所辦的管理學文憑課程,但仍舊沒有找到新的轉行機會。最近他又考慮修讀另一個金融投資課程,雖然如此,他仍然感到很徬徨,因為多番努力也轉行無望,苦惱之際,相約查理商量,看看這個表哥有甚麼建議。

查理當然找陳教授幫忙,陳教授聽罷查理表弟的困擾後,也謂這是三十來歲中產人士的普遍問題,陳教授的分析如下:世上沒有一個學科或行業是可以保

證躍升上管理層的;可以躍升管理階層與否乃視乎個人的能力Competency:包括技能Skills、知識Knowledge、個人特質PersonalCharacteristics如管理技巧、溝通能力、EQ等等。個人的能力加上機會和職位配對,才是躍升管理階層的條件,並非修讀某一學科便成。

事實上,根據不同行業的性質,很多職業都是重技術的,並不可以轉成企業或生意化(Enterprise);好像醫生、會計師、律師等職業都十分重個人技術及專業知識,相對於貿易(Trading)及推廣(Marketing)等行業,自然不及後者企業化。

另外專業不是容易互通的,要看各專業之間的相互關係(Relevant),好像會計轉法律就比電腦工程轉會計容易,因為會計跟法律原來就有共通的範疇,要轉行除了要考慮興趣及市場因素,也應衡量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

最後若然下定決心要轉行,便應愈早愈好,趁「年輕」時重頭來過,作好心理準備並加倍努力,要知道在你所希望投身的行業中,有很多人是比你早起步的呢!

第三十二招: 專心積極「必勝」動力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32招的「自強」招數已到達尾聲。其實要自強不息,何止32招,但無論「發出」甚麼招式,沒人保證百分百可達到預期效果。時間的巨輪不斷向前轉,挑戰亦天天不同,雖然中國人的生活態度有所謂「活在當下」,毋須強求,但社會要進步,每個人都應當進步,進修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途徑。

有很多人仍然持有所謂「一紙文憑」的觀念。當然文憑資歷非常重要,但倘若只是有文憑而沒有內涵,有考試而沒有溫書,有上課而沒有留心聽講等,這對我們又有甚麼用處呢?

事業成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但我們要定義何謂成功。不要以為賺大錢、在社會有名望、因有權勢而被受尊敬便是成功。事實上有很多人擁有以上的東西,在別人眼中看為成功,但實際上他們卻不感到快樂滿足。真正的事業成功是在工作、家庭、人際,及社會參與的各範疇上能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各種困難,建立人生目標,以至享受當中的樂趣,所以「成功而不快樂」不是真正的成功。

這個「自強系列」將成功人生分為八個主要的範疇,分別為:

1.價值觀2.績效篇3.上司篇4.操練篇

5.顧客篇6.壓力篇7.危機篇8.進修篇

世上沒有「必勝」的招數,也沒有保證成功的把握,但只要我們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抱積極的人生態度,相信這便是最好的保證。最後,陳教授提醒我們要保持「必勝」的態度,就要謹記下列三個英文字:甲、全心全意的投入Whole-heartedness

凡事不要怕困難,積極面向挑戰,不要怕吃虧,不可有「不甘心」的感覺,嘗試以「多問耕耘,少問收穫」的心態去過我們的一生。乙、有自知之明Insights

要知道自己的優點而不要自滿;要知道自己的缺點而不要氣餒,並要積極改善。要知道甚麼時間需要甚麼幫助和誰人或何處可得到幫助。丙、不斷操練Nurture

終身學習不單單是要報讀某些課程,我們也需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多看書,多請教別人,謙卑學習,刻苦操練技能等。

要是能做到以上3點,相信距離勝利(WIN)已不遠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7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